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张月仙通报了我市市场保供、价格监管、殡葬服务管理等方面情况。

据了解,3月23日0时至24时,我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86例,均及时闭环转运至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救治,目前病情平稳。此外,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划分、精准防控等工作要求,自2022年3月23日起,我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盛华世家仓储购物市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路北区君瑞联合农贸市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启动四级应急保供体系

我市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后,第一时间启动运行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急保供体系,全面保障生活必需品生产和供应。截至目前,全市共确定3178家保供企业、8303个保供站(点),组建6343个保供队伍,组织保供人员39196人。其中,市级层面分别从市场、批发、储备环节确定了13家重点企业,作为市中心区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主渠道,构建了“保供企业—保供站(点)—社区—居民”的链条式保供体系,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同时,在市级层面建立2个市中心区应急保供中转站,各县(市)区分别建立县级应急保供中转站,确保外地物资安全有序进入我市。在配送方式上,以生活必需品“标准包”模式(蔬菜包、米面油包、肉蛋奶包、调味品包、方便食品包等不同品类)进行配送。重点关注解决困难群众以及鳏寡孤独、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群体需求,全力满足其生活需要。目前,全市保供企业共储备粮、油、肉、蛋、菜、奶等“13+1”种生活必需品82244吨,货源供应稳定,价格平稳,能够完全满足广大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开展全天候价格监测

本轮疫情以来,我市围绕稳市场、稳运行,抓实稳定物价和严厉打击两个环节,开展全天候价格监测,加大对市场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维护疫情期间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和群众合法利益。与市主城区13家保供企业签订了保价承诺书,向1072家商户发放《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通过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全市手机用户发布了短信提醒和监督举报电话,引导市场从业者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价格自律和社会监督。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市县两级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巡查企业14000余家,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行为,出重拳、敢亮剑,先后查办了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案件4起。此外,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各类价格投诉举报信息,快速反应、快速处置。

所有养老机构全部实施封闭管理

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35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755家,工作人员4657人,入住老人17504人。目前,所有养老机构已全部实施封闭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部暂停运营。各养老服务机构均严格落实《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各项要求和措施,暂停入住和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做到“里不出、外不进”。

保障封控期间孤寡老人基本生活

市民政部门切实发挥疫情期间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采取三项举措,妥善保障封控期间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城乡特困人员31929人(其中集中供养4764人,分散供养27165人),农村留守老年人385人。对因疫情影响封控在家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天进行一次电话、视频问询,提供必要帮扶;对因照料服务人或家庭成员隔离导致无人照料的特困人员,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确定新的照料服务人,或安排特困人员与照料护理人共同生活。对子女亲属参加抗击疫情或接受隔离治疗,导致独居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指导协助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落实临时照料人,及时做好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工作;对因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留守、空巢老年人,引导村(居)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服务。

分级分类保障各类特殊群体患者就医

连日来,全市卫健系统5.7万余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5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正常开诊,24小时应诊,同步开通网络预约诊疗服务。

目前,我市共确定23家“黄码医院”为中高风险人群定点收治医院。其中,市级“黄码医院”2家,分别为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总医院,以远程会诊、指派专家等多种形式为县级“黄码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随时接收基层转诊,重点救治需进一步上转诊治的中高风险人群重症患者。县级确定“黄码医院”21家,主要收治本辖区封控区、隔离点和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的患者,满足中高风险人群患者就近就医需求。同时,指定市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第五医院等专科医院为特殊人群救治提供技术支持。全市所有具有血液透析资质的医疗机构全部24小时持续提供血液透析服务,充分保障了特殊人群就医需求。

此外,市120指挥中心依托全市急救网络,在负压救护车重点保障新冠肺炎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转运的基础上,对全市救护车分类统筹调度使用,实行24小时全天候保障,随时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急救入院服务。

清明节期间暂停开展祭扫服务

我市严格抓好殡葬服务管理,疫情期间,倡导丧事简办,暂停殡仪馆遗体告别仪式和守灵服务等人员聚集活动,其他殡葬服务事项实行预约制,控制人数、缩短时间,避免人员聚集。今年清明节期间,殡仪馆、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开展祭扫服务,暂停组织集体共祭、骨灰撒放、植树区骨灰安葬等群体性活动。同时积极呼吁倡导广大群众利用网络进行“网上祭奠”,做到文明祭奠、绿色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