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始人 发布时间:2022-03-23 17:29:20 0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认为,国金的报告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历史地看待“积财”政策;二是没有全面看待“积财”政策。
积财”政策的历史作用和现期作用不能混为一谈,这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使用的政策,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
从数据看,1997年我国财政预算内资金增长11.3%,同期社会自筹资金增长7.1%;1998年分别为71.9%和7.1%,1999年则为54.7%和6.87%——也就是说,在民间投资不活跃的条件下,国债投资起到了相当的拉动作用。此一时期,正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时期,生产由短缺变为过剩,以低水平重建和扩张为主要内容的增长方式无法继续发挥作用,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渠道不通畅,活力下降可想而知,“积财”政策在此时起到了扩大需求的作用,缓解了周边地区经济疲软给我国带来的压力,保证了香港的顺利回归和过渡,其作用绝不可抹杀。
此外,国金报告将“积财”政策仅理解为国债投资,有失偏颇。事实上,“积财”政策不仅包括国债投资,也负担着相当的社会保障任务,对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于社保资金的贡献和对农村的支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此时我国两极分化现象加剧,而单靠市场无法解决社会的稳定问题,“积财”政策实际上负担了此项功能。
回归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并不适用于此项研究,利用时间序列中某些时点上的数据搞回归分析,无助于从一般现象上来解释问题。
在市场主体活力比较差的情况下,国债投资是不二的选择,虽然国债投资会产生一些问题,成本会比较高,但从宏观上看,还是得大于失。对于财政风险问题,张立群主张要看效果,如果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看,“积财”政策起到了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则财政风险就不成其为风险。
“积财”政策还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所不同的是重点将发生调整,但不意味着退出。未来“积财”的重点将由政府投资转移到保持社会稳定上来,对于新的发展环境下经济的稳定运行起到保障作用,同时为民间投资释放空间,创造新的投资渠道,发展成为以民间投资为主,国债配置退居次席的局面。
这位长期代表民间观点的经济学家指出,“积财”政策基本沿用了凯恩斯的观点,对于经济周期造成的不景气会有作用,但对结构性问题效果不显著。这个政策对政府的吸引力比较大,原因之一是政府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二是政府可以花别人的钱做事情。
上一篇:保险业对外开放经济得失
下一篇:长三角不应动摇制造业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