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民要实现增收致富,就必须走传统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路。这就需要引入“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农业职业经理人和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人才,这已经是普遍的共识。本期人物:成都市政协委员、邛崃市政协副主席李显军。
商企服务联合会消息:成都市政协委员,邛崃市政协副主席李显军在接受商企服务联合会采访时表示,他一直非常关注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乡村产业。今年,他还在两会期间提出了推动农村职业经理人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的建议。
自从国家出台系列文件,推动建立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来,培养了一些职业经理人,这些农村职业经理人大多集中在农村中的种养殖大户或相关产业经营者。虽然这些人对乡村振兴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问题。一是自身知识更新不足,不能有效应对农村、农业不断出现的新业态和跨界融合趋势,农业“建圈强链”的能力不足;二是通过“先有产业后有职业经理人资质”方式培养出来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往往把精力用在自己的产业上,不能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却缺乏专业人才的局面;三是现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经济合作社因种种原因具有一定封闭性,不能为农村职业经理人提供广泛有“应用场景”,如果,学无所用,职业经理人制度无法落地生根。
商企服务联合会:你对此有什么建议呢?
李显军:
一﹒从源头做起,培养农村所需的专业人才。有条件的市属职业教育院校试点增设农村职业经理人专业培训课程,学生先具备“有知识、懂技术”基本素质,再到种养殖大户或相关产业经营优秀者学习(即实训基础培训),经过社会实践,做到“会经营、善管理”。这样,就会为“应用场景”提供人才队伍的支撑。
二﹒顶层设计,创造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大农业职业经理人宣传力度,让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经济合作社等有正确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打开大门,聘用农村职业经理人;出台积极的政策,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经济合作社等积极、有序聘用农村职业经理人。一是对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经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提高财政补贴力度;二是完善农村、农业扶持方式,将专项资金向有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倾斜。
有了这样的应用场景,就会有更多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转业军人等加入培训队伍,考取农村职业经理人资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广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