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姐保洁”是成都温江一家本土企业。17年前,她一手创办。公司从最开始的3个人,一路发展到今天的3000多人,其中的经验值得企业家们学习和借鉴。本期人物,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黄大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蓉。

2003年,从温江氮肥厂下岗的黄国蓉,参加了由成都市妇联和就业局为关怀城镇下岗工人开办的创业培训班,通过培训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2004年,黄国蓉与两位失地农民姐妹谈起此事,三人一拍即合,同年9月,“温江黄大姐保洁服务公司”诞生了…… 

靠实干打开市场

在初创阶段夯实发展根基

万事开头难!公司是建立了,但业务从何而来?为了打开局面,创业3人组先从熟悉的亲戚朋友家做起,因为诚实守信、热爱学习、友善上进,一传十,十传百,公司的名气逐渐传开。而真正帮助企业实现飞跃的,是2005年全国第六届花博会在温江举行的契机。为了配合花博会的宣传,中央电视台决定在温江举办一期《同一首歌》大型文艺晚会。黄国蓉主动上门推销服务,以诚恳和诚信,赢得了晚会负责人的信赖,公司最后接下了晚会的舞台搭建和保洁等杂务活。 “这场晚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失误。” 回忆起那段经历,黄国蓉至今还感慨万千。为了保质保量,黄国蓉科学安排,停人不停工。从装台到撤台前后经历十多天,黄国蓉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24小时轮轴转。晚会结束后负责人见到她满意地说:“走遍大江南北,‘黄大姐’是我遇到的保洁工作做得最棒的!”这也为后来公司承包花博会保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业务拓展为关键

让企业实现飞速发展

花博会让温江名扬四海,也让“黄大姐”誉满西南。花博会保洁工作的大获成功,更加坚定了黄国蓉将“黄大姐”公司做强做大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她紧跟时代步伐,多措并举,使公司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保洁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只要责任心强,工作细致不马虎就能干好。”黄国蓉告诉记者,公司要发展,关键是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学习提升,扩大服务地域。

2008年在组织的关心指导下,公司成立了企业党支部,在党建的引领下,先后成立了工会、妇委会、志愿服务队,建立了志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5年9月正式成立了温江区首家企业关工委,企业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有效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截至目前,公司服务于四川省多个市、区及省内大中专院校,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吴忠市等。公司先后获得“全国环卫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党支部”、“四川省环卫先进集体”、“成都环境卫生行业优秀环卫企业”、“巾帼文明岗”、“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示范点”、“成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成都市服务业百强品牌”、“成都市百家社区商业企业”、“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企业”等殊荣。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奋力建设创新开放三产共兴的希望之区。其中提到要以“多样支撑、经济强韧”的产业体系奠定希望之基,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这一温江发展目标与“黄大姐保洁”公司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黄国蓉将目光盯向智慧居家生活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将社会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帮助社区家庭解决所有烦心事,为幸福美好生活助力,公司开通运营温江智慧居家生活服务平台热线电话028- 80122222,提供家政服务、开锁换锁、工程维修、求职招聘、技能培训、环卫物业、法律服务、养老服务、出租车服务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公司已将业务拓展到环卫、物业、教育、出租车、失智养老院、智慧居家服务平台和社区治理服务等方面。并成立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借助成都市妇联“蓉城幸福家”、“指尖的爱”等平台开展居家灵活就业服务等。

以诚信立足市场

为企业壮大注入灵魂

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奋力建设南城北林两河一心的大美之区,成就最具田园诗意的现代城市。对于 “黄大姐保洁”来说,“大美”的实现,需要更高质量的环卫水平,这激励着大家提供更精细化的保洁服务,呵护大美温江。 在黄国蓉看来,呵护大美温江,关键在人。而做人最根本的标准和原则,是诚实守信。一直以来,无论是对 公司员工,还是对社会服务对象,黄国蓉都始终坚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从公司接第一单业务开始,企业就将“讲诚信”摆在第一位。黄国蓉回忆说,当时由于不会评估家庭保洁的工 作量,第一户客人145平方米住房的卫生保洁,只让顾客支付了80元。为赶进度,创业3人组中午和晚上只吃了 冷馒头和矿泉水。当做到一半时,伙伴提议让主人加钱,黄国蓉坚决不同意,她说:“既然承诺了,哪怕吃亏也要 坚持做好做完,我们可以从吃亏当中去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决不能不守信誉。” 

在2005年全国第六届花博会在温江举行期间,有临时员工担心拿不到工资,黄国蓉马上毫不含糊地告诉大 家:“公司是讲信誉的,如果你们担心拿不到钱,从今天开始,工资按天结算,绝不拖欠。”黄国蓉说到做到,当 晚,临时员工都拿到了工资。后来,这些临时员工被她感动,绝大多数人将“临时”转为长期,至今跟着黄国蓉不 离不去。黄国蓉承诺每年年底均要给员工发奖金,颁奖状。

公司成立17年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她都始终坚持 自己的诺言,从未间断,这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和凝聚力。

以感恩回馈社会 

让企业温暖如家

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奋力建设温暖如家共担共享的心安之区。黄国蓉对此深感赞同,这也是公司一直 以来的追求。 在黄国蓉看来,公司享受着温江的幸福美好环境,应该感恩温江、服务温江,为幸福温江更加美好贡献企业 微薄的力量。 

自疫情发生以来,黄国蓉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组织公司员工和志愿者打扫温江区三处疫情防控隔离点,组织 员工主动参加社区的消杀工作,购买蔬菜17吨捐赠送往武汉雷神山医院,为成都市儿童福利院、中国成都SOS儿 童村、甘阿凉三州的贫困妇女儿童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今年疫情开始,她立即组织环卫工人及党员志 愿宣誓,不计报酬,做抗疫后备军,随时随地听从组织召唤…… “今天我们公司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党和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公司全体员工用心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 感恩党和政府,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在黄国蓉的带领下,多年来,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08年汶川 “5.12”大地震发生后,积极组织全体员工捐款、捐物,先后带领500余名员工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建立安置帮教 基地,帮助特殊人群就业;帮助特殊人群及困难家庭子女,捐资助学;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促进创业、就业 与灵活就业;承办社区矫正“双8”学习教育活动;开设“430”课堂,为致困儿童免费提供课后辅导;资助引导贫困 大学生并帮助创业;参与四川、贵州、宁夏等多地的扶贫工作。 温暖如“黄大姐”,总给人以心安。

公司像一个大家庭,员工如家人,如果员工家里有困难,这个家都会及时 给予支援和帮助。在黄国蓉办公室,有一封环卫工人程光忠的女儿写给她的信:“我是一名大学新生,今天提起这 支笔,对您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在我家遭到不幸时,是您伸出热情的手,解除了我上学的后顾之忧。您再次燃起 了我及我全家的希望……” 原来,2016年初,黄国蓉偶然得知环卫工人程光忠家遭遇困境,正为女儿大学学费发愁,她当即拿出5000 元现金资助程光忠,并叮嘱他一定要保证女儿上学,同时责成企业工会给程光忠每年的困难补助提高两倍,直到 女儿大学毕业。程光忠的女儿深受感动,考上大学后,专门给黄国蓉写来了这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黄国蓉则由此想到了公司其他贫困职工的子女上学问题,为此,公司专门设立了一项“大学生助学基金”,即 每年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员工子女都给予资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先后资助贫困员工子女入学 达130多人,资助资金上百万元。 另外,公司里还有一群特殊的员工——有“前科” 的刑释和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以后,他们不知道能做 什么,甚至有的连家人也‘躲’他们远远的。”黄国蓉说,“看到真的觉得不忍心,就想,如果连我们这种苦活儿都 不要他们的话,他们还能干什么呢?”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每每看见那些有过失足经历的人,善良宽厚的黄国蓉便无法背过身去。

2010年,在温 江区公安分局、司法局的指导下,公司成立了温江区特殊人群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平时,黄国蓉会和他们聊聊 天、打打乒乓球。在她看来,要真正帮助他们彻底改变,除了提供就业岗位,还要从心灵上去接纳他们。所以, 在员工眼中,黄国蓉不是“高高在上”的董事长,而是亲切的“黄妈妈”。提起黄国蓉这位“妈妈”,他们说得最多的 两个字就是:感恩。 “帮助一个人就是帮助一个家庭。”黄国蓉说,虽然企业的力量还很小,但希望可以感染和影响更多人,当大 家都愿意伸出双手给予别人温暖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从2004年9月组建至今,公司除了广招大学毕业以上等高素质人才外,还吸收了大量下岗工人、失地农民、 刑满释放和强制隔蓠戒毒出所后回归社会的康复人员等,不仅为社会解决了就业之忧,而且也为刑释和吸毒康复 人员解决了寻找工作之苦,深得当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截至2021年4月底,公 司员工已由创建初期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其中80%是40、50岁的中年以上属于失地失业、残疾人等 就业困难人员。同时还先后吸纳刑释和戒毒康复人员200多人。 

2015年,黄国蓉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因此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