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探索者、实践者;农业奋斗的“筑梦者”。本期人物王伟,现任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邛崃市果品行业协会会长、同时担任成都市红珊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省果友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擅长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运营管理。作为企业的领头人,王伟接受了商企服务联合会的采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民营企业家,看一看他的中国梦!农业梦!

 

希望,在田间放飞

王伟,成都市蒲江县人,现年39岁,中共党员。200012月入伍,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 200812月退出现役。获得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和中级农技师职称。退役后,凭着一腔热血选择了水果行业,开启了人生新的创业之路。他先是从事种植、管理、销售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后来他瞄准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发展机遇,果断把种植业从蒲江扩展到邻县邛崃市,在邛崃市牟礼镇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专注于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园区(成都市红珊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园内主要种植品种有葡萄、柑橘、猕猴桃。

现实并非理想,由于建园初期因选址不当,不懂得规划,排洪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导致园区连续几年遭受洪涝灾害,园区定位不准确,种的产品多而杂,加大了管理及种植难度,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园区连续亏损,王伟为彻底解决园区的亏损现状,针对所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他意识到闭门造不出好车,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走出困境,他带领员工外出学习,聘请专家现场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直至20189月,园区止损盈利。

 

总结经验,回馈社会

王伟通过总结红珊瑚惨痛经验,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历程,成功总结出困扰农业企业正常发展的十二大痛点,并创建农业部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农业企业共8家,其中家庭农场5家,农业公司3家。孵化园培训农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1200余人次,其中村干部120余人,合作社负责人50余人,家庭农场主60余人,退伍军人150余人,返乡农民工750人次,创业大学生70余人。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学习平台、提升种植技术、拓宽交流渠道。带动周边500户、1.54万亩种植户产业致富,在他的带领下种植户增收明显,得到了当地种植户的赞誉和拥护,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企业发展,果品销售量大,王伟根据需求扩大了公司销售部门,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实现年营业额1.5亿元,每年务工人员工资达1300万元,有效拉动当地及周边发展,同时解决当地300余人就业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也正是柑橘最佳销售时机,王伟带领公司销售团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收购柑橘共1.55万吨,通过公司线下销售渠道帮助200余户种植户解决果品销售问题。

 

打开格局,致力产业振兴

面对亏损水果企业发展难题,王伟通过多年来的酝酿、总结提炼,探索出“品牌农业12步精益管理系统”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为推动现代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套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在中国农业种植行业内完全可推广复制,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和可行性,受到了中国农学会和四川省农科院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并在两次全国葡萄大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四川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相继进行了报道。

该模式正式应用在201811月在江西上饶恩泉生态葡萄园,成为产供销联盟第一家合作基地,截至目前已签约10家种植业基地,现托管、代管面积达到13000余亩。2019年,成立四川省果友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重资产转化为轻资产,通过推广应用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帮助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果友邦的愿景是帮助100+N家亏损农业企业重新盈利,并可长远发展,成为农业企业品牌管理的第一人、农企的好管家。

 

组建协会,做好行业服务

2019年成立邛崃市果品行业协会,探索出“政府+协会+种植户”及“公司+协会”的新模式,致力于振兴川果,打造邛崃市优质水果品牌。对邛崃25万亩水果种植区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解决种植户技术难、管理难、销售难等一系列问题。协会成立至今,入会会员已达400余户,涉及种植面积21765亩,帮助35名会员获得银行惠农贷款790余万。协会利用红珊瑚示范基地现有有限条件,举办沙龙会、专场培训会等50余场,共计3100人参加培训,带动400余户种植户致富。并通过红珊瑚公司、果友邦公司及协会等平台,以技术培训、基地托管、品牌打造等多种方式带动邛崃市及周边农业农村发展。

王伟始终坚持对农产品输出的质量安全负责,积极加入四川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严格把关质量。提倡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承担社会责任,减缓多方压力

为推动邛崃市优势产业发展,全面振兴川果、打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提高邛崃水果生产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2020年王伟成功引进成都升博农业有限公司在天府种业园区投资2.1亿元建设振兴川果,川果出川、川果出国物流冷链分拣包装产业园。

同时王伟将着力点转向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在园区内拟建占地120亩左右的“产学研”人才振兴培训学校,预计每年培训4000余人,主要培训人员有职业农民、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合作社、农业公司负责人等,主要培训《品牌农业12步精益管理系统》管理办法为基础,让每一位学员都精通农业技术种植本领,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带动中国农业走向精准化、精细化、品牌化的新高度